Quantcast
Channel: 智者重贵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7

唯有大手笔始能写出伟大人物——读《共和之父孙中山》有感

$
0
0

      (今天是辛亥革命105周年纪念日,故重发此文)

 

  唯有大手笔始能写出伟大人物

                 ——读《共和之父孙中山》有感

                  暨南大学教授、国际儒商学会会长   潘亚暾

 

孙重贵先生惠寄他编著的《共和之父孙中山》这本沉甸甸大书来,使我格外惊喜,拜读之余顿悟“唯有大手笔始能写出伟大人物”这一灵感,不吐不快,值得推介,值得共享,值得珍藏,值得喝彩。

 

孙重贵是兵圣孙武后裔,又是饮誉海内外的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智者”、“香港徐霞客”和香港诗魂既是学者又是策划家,既是工程师又是智库掌门人,既是作家又是旅行家,既是出版商又是刊物总编。孙先生见多识广,学识渊博,著作等身,获奖甚多,而且热心公益,助人为乐。他长神善舞,人脉广泛,融古今中外于一身。他追求真善美爱,大干善事好事实事,鼓足后劲笑到最后,值得学习、致敬。

 

《共和之父孙中山》一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孙中山幼年时代;第二章:孙中山香港求学时代;第三章:孙中山行医时代;第四章: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第五章:孙中山伦敦蒙难与流亡日本;第六章: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第七章:辛亥革命;第八章:建立中华民国;第九章:二次革命与中华革命党;第十章:孙中山护国与护法运动;第十一章:改组国民党与创办黄埔军校;第十二章:和平奋斗救中国。书后附录五篇:孙中山辛亥革命年表;孙中山自传;孙中山家谱暨孙氏宗谱;孙穗芳博士向香港大学赠送孙中山铜像;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倡议书。如此编排,可谓面面俱到,多方关照,结构谨严,条理清晰,读来顺畅。通观全书,特色有五:

 

一、 构思精巧,针线细密

百年风云变幻莫测,百多历史人物错综复杂,一切从源头说起,按年序道来,一切围绕孙中山展开,侃侃道来,娓娓动听,一切突出辛亥革命孙中山的丰功伟绩而落笔,展示孙中山救国救民的伟大思想、天下为公的理想信念、爱国爱民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推翻清朝制度的坚定意志、建立共和的毅力信心、团结奋进的胆识、叛逆性格的特立独行、依靠华侨克敌致胜的谋略睿智,仅用10余万字和400幅图片即告完美成书,非大手笔莫属矣!可见结构谋篇之非凡,善于剪裁,密于针线,点面结合,兼顾对比,字斟句酌,言简意赅,淋漓尽致,清晰流畅,读来益智怡情,深得人心,大快民意。

 

二、 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本书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孙中山各个时期的照片光辉照人,无不精选入书:庄严肃穆,神采奕奕,文质彬彬,笑容可掬,或沉思遐想,或风尘仆仆,或忧国忧民,无不威严可敬,和蔼可亲,令人景仰,顶礼膜拜。孙中山各个时期的亲手题词,内容深邃,意境高远,墨宝笔酣,书法一流,无不一一展示:“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爱国以命 爱党以诚”,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四十州”,“安危他日终须仗 甘苦来时要共尝”,“精诚无间同忧乐 笃爱有缘共死生”“,“有道德始有国家 有道德始成世界”,“浩气长存”, “天下为公”,“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等等,无不彰显孙中山之理想追求,高风亮节,忠勇仁爱,高瞻远瞩,诚信胆略,气魄风度,智慧超群,令人敬仰,深受鼓舞和启迪,奋发向前。

 

三、 传承融合,创新超越。

孙重贵与传主同是孙武后裔,同祖同宗,自有血缘关系,使他对孙中山感情浓郁激烈,自是笔带感情,浓得化不开。尽心披罗见闻,尽力勾沉史料,大笔勾勒孙中山的光辉形象,突显其美好心灵,展示其奋斗历程,概述其丰功伟绩,总结其经验教训,写出孙中山大仁大德、大智大勇、大义大诚、大和大贵,百折不回,永不言败,越战越勇,终至胜利的革命精神和高昂斗志。孙重贵多幅笔墨,正反对比,侧面烘托,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孙中山的历史地位、时代精神和至伟奉献。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孙中山传承融合创新超越的文化功绩。孙中山传承中华文化,融合古今中外精华,首倡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革故鼎新,开拓新局,超越列朝列代,走向共和,走向世界。孙中山以柔克刚,以软实力战胜硬实力,为复兴中华统一祖国指出一条前途似锦的康庄大道。

 

四、 香港视野,独树一帜。

孙中山十七岁来到香港,进入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开办的中等学校拔萃书院读书,半年后转学香港中央学院,认真学习各类课程和攻读中外文书籍,加深了对西方科学、社会以及政府制度的认识,尤其是对英国国会的发展、王权与人民的斗争经过,西方共和国的组织、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以及19世纪欧洲的革命等都有深刻了解。孙中山中学毕业后,先到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科学校,1887年转入香港西医书院,五年的大学时代,孙中山“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人世之媒”。香港成为孙中山革命思想发韧之地。他学贯东西,融合古今,快速成长成熟,独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利用香港这一中外交汇之窗口,虚心努力学习西方政治文化,从此走向世界,此后,他漂泊海外半生,经历蒙难逃亡,几起几落经受千辛万苦的磨难,凭借机遇、科技、信息、智慧和依靠华侨的力量,改组致公堂为致公党,把革命进行到底。孙中山始终以香港为根据地、联络点和保存实力的基地,策划和指挥多次起义,最后“告别香港”,可以说香港是孙中山的福地,没有香港就会举步为艰。可见孙重贵远见卓识用香港视野来写,是史实之必然,也是最佳选择。

 

五、 至理名言,光我华侨。

孙中山的一句名言:“华侨是革命之母”,高度概括了海外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约有一半时间奔走于海外,得到华侨的鼎力支持和慷慨捐助,海外爱国华侨所秉承追求的自由进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先进思想,成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重要精神脉源。其实,孙中山本身就是华侨,他最懂华侨的疾苦,最爱华侨的爱国热情,最了解华侨的进步要求,最依靠华侨的进步力量,改组洪门致公堂为致公党就是明证。他们出人出钱出枪,尽心尽力尽财,追随孙中山赴汤蹈火,以命报国,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历来华侨身在异邦心存故国,近百年来即使横遭迫害,不被信用,仍然无怨无悔一如既往支持祖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今天中国和平崛起建设小康社会与华侨无私援助是分不开的。本书指出,华侨是革命组织的重要支柱;华侨是革命经费的基本来源;华侨是武装起义的核心骨干。这三者千真万确,概括的好,有理有据,令人折服,是以读来如甘露洒心,怦然心动。

 

本书主旋律是大爱无疆,一以贯之,爱满篇章。孙中山爱国爱民爱家乡爱妻子爱同志,所以,他能忍辱负重,礼让谦恭,忠贞不屈,奋不顾身,以命报国。本书篇末总结孙中山一生,评价客观中肯,令人信服:哲人其萎,风范犹存,居功至伟,泽被后世。孙中山追求真理的开拓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孙中山天下为公的伟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生命不熄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本书语言简洁流畅,文字通俗清新,图文并茂诗影交辉,堪称集纪念性、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于一炉,值得充分肯定和称誉。笔者年逾八十,才思枯渴,匆匆写来,错误难免,敬请读者和编者多多批评指正!

 

2011128凌晨    于暨南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