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端妙语诉诗肠
──品赏孙重贵的两章散文诗
杨永可
孙重贵是香港散文诗坛的奇才和怪才。我在深圳与香港,时有与他见面及交往,我亦喜品赏他的散文诗。他的散文诗,时而流淌为琤琮清泉,从肺腑涌出,汩汩滔滔,曲折委婉;时而跌宕成吟啸高瀑,从悬崖泻下,雄姿劲态,宏象千般;时而汇积成一泓深潭,在心底荡漾,天光云影,徘徊其中。
许多评论家对孙重贵的散文诗,多有高评美论。名家们说过的,我不重复,谨此以他的两章散文诗补述两个佳处。
一是在扑朔迷离中深邃意蕴。散文诗直言明说,则一览无余,没有回味之处。我很喜欢孙重贵的散文诗,能臻于扑朔迷离,从而深邃了意蕴。他的《华山论剑》,就是这类散文诗的佳作。
当诗人登上了号称“奇险天下第一峰”的西岳华山时,不见半点剑影,十分茫然,途中问一道长何由?得到的是皱眉之答:“华山无剑,是你心中有剑!”诗人冥思时突见眼前一亮,壁立千仞,在阳光下仿佛一把寒光闪烁的擎天巨剑,故再问道长何由?得到的是微笑之答:“华山有剑,你心中无剑!”诗人在有如剑丛的山岳践涉,在骤雨大作中行至苍龙岭。险径两侧的万丈深潭,被云海填平,山峰隐退得无踪无影,白茫茫的世界平静祥和。诗人再问长丈何由?得到的是大笑之答:“华山无剑,你心中也无剑。”在文末,诗人大笔圈点,哲意横陈──“我大彻大悟,几经磨炼,终于进入攀登华山的至高境界” ──“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
从“华山无剑,是你心中有剑”,到“华山有剑,你心中无剑”,再到“华山无剑,你心中也无剑”,真是个扑朔迷离。但是,华山的有剑与无剑,是华山景物的变化而就,诗人心中的有剑与无剑,是作者对现于眼前、形于笔下的景物而生发的思想感情,最后才写出“大彻大悟”的境界。这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彰显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效果。
现在散文诗坛中冒出了一种“词牌散文诗”,“华山论剑”是一个成语,可视为 “成语散文诗”,其难能可贵的是整章散文诗紧紧缠绕着“华山”与“剑”两个不可抛离的重点来写。如果抛离了,乱弹一番,则文不对题了。孙重贵不仅文能对题,同时写得扑朔迷离,情趣盎然,删繁就简,标新立异,意蕴丰深,不禁令人叫绝!
二是在亦庄亦谐中峻增理趣。写散文诗大可不必板着面孔说话,在庄中揉进谐,做到亦庄亦谐,更能臻收艺术效果。在这方面,元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孙重贵的《赛马也疯狂》,就是此类写法的佳作。
诗人在肯定“赛马,香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之后,接着说:“这是运动吗?这是休闲吗?这是娱乐吗?这是博彩吗?是是非非,说也说不清楚。”不倚不偏,亦谐亦庄,为下文开启了喷涌之泉:“当跑马地赛马的枪声一响,马匹从匣厢里竞相冲出之后,马迷的心就悬在马背上了,/马场沸腾了,马迷疯狂了。/无论富人穷人,无论男人女人,充血的眼球死死盯住奔驰的马匹,噪动的喉咙为自已投注的心水马助威,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更为神妙的还是下来一段:“这是一场无需指挥无需伴奏光怪陆离的混声‘大合唱’,马迷们全情投入的表演,声嘶力竭的吶喊,只为了‘发达梦’马到功成。”这种庄中彰谐、谐中寓庄的写法,使人不禁发出几声赞叹。
结果呢?“马匹终于冲过终点,‘大合唱’谢幕了,众多马迷的‘发达梦’破灭了,从口袋里掏出来的钱币,弹指间灰飞烟灭。”这里谐谑之韵味更浓更烈。
继而诗人再写“马迷的可爱之处”──“马迷从不言败”,“输钱不输人”,也蕴寓着调侃的口吻。然后大笔一转,道:“何况输的钱都奉献给了公益事业呢。”香港马会的收入,除用于费用和中奖奖金之外,大都做公益事业。这是“庄”的冒现。
结尾处,诗人经上面的铺垫之后,点出哲意:“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追求,需要希望,在追求希望中,就会获得刺激和快感。”如果前面庄谐描状是“众山”,这哲意就是“峰”了──众山拱伏一峰尊。孙重贵的散文诗,多有这种奇崛之处。
这章散文的描状,为何如此富有艺术魅力和艺术效果呢?究其原因,是诗人善于化美为媚。德国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说:“诗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在描绘物体上赶上美术,那就是化美为媚。媚是在动态中的美”,“媚是一纵即逝的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孙重贵在《赛马也疯狂》中就昭显了这种手法。如“马迷的心就悬在马背上了”中的“悬”,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其它例子,自可意会,不必累赘了。统观整章散文诗,诗人也做到了文而不鄙,雅而不俗,庄谐有度,互动相济。
品赏孙重贵的上面两章散文诗之后,信手写下零星随感,意欲抛砖引玉。诗里清芬濡哲意,毫端妙语诉诗肠。──这是孙重贵散文诗给我总的印象。
